close

許多管理者缺乏札實的管理學院訓練(是管理學院而不是商學院,這兩個系統對數字的概念未必相同)所以會經常出現誤用數據並習以為常的作法.

比如,如果從事B2B的經營模式卻用退貨率去反推購買率就是一個犯了邏輯錯誤的推算,數字不可以如此輕率的加減,不同基礎算出來的數據,怎麼可以互相為證呢?特別是用設定門檻來降低經銷商的退貨率,勢必會造成經銷商少進貨而造成供貨不正常,這時再用經銷商退貨率反推購買率,那就真是倒果為因!會計報表的數字,如果要用來作為製定策略所用,必須先解讀數字背後的涵義以及所引用的數據是否適用於這個狀況,比如,如果今年採用低價策略,卻用營收來判斷策略是否成功,顯然邏輯不對,因為採用低價策略是要搶市佔率,應該看的是出貨量.

另一個通病是高階主管假公濟私的費用可大開方便之門,卻吝於對行銷費用投資,處處設限,業績自然也會處處碰壁,甚至後勤請專任,業務卻是改約聘,都是誤用數字的錯誤,以為把高薪的人改為約聘可以降低人事成本,卻沒有考慮工作性質的替代性及所需要的commit,如此,必然造成前線吃緊,後方緊吃的狀況,還有,只看有多少呆帳沒有收回,卻沒有考慮呆帳佔比例多少?如果要收回這些呆帳是否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?是否影響客情維繫?追求零呆帳,零風險,然後要業績成長,如果這種罔顧現實的目標能達成,那必然不是人,而是神!

訂出一個明知不會達成的目標,整個行銷管理會出現很大的漏洞: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究竟是策略出問題還是人出問題?所以無法去修正策略或是調整人事調整體質,沒有策略,就是打混仗,無法檢討修正策略,就是年年打混仗,贏了是僥倖,輸了認倒楣,那是賭博,不是經營之道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YO 的頭像
    KYO

    斜槓熟年的人生碎語

    K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