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筆者發表的文章提到:電書會創造的商機其實是閱讀器與電子書交易平台;但這是取代傳統印刷業造紙與書店的生存空間而生,並不像線上遊戲一樣是新興的產業,會創造新的消費市場和就業人口,甚至於,電書會造成更多的失業人口和圖書業的產值萎縮(電書的售價比紙書低).
最近和遊戲業者聊起,對於像線上遊戲這樣的網路業者來說,和電子書交易平台合作的最大好處是拓展新消費族群的可能,同時,也提供自己的社群多一個服務,而對於電書交易平台業者來說,遊戲的龐大消費族群都是重度的網路使用者,當然具有無限想像空間,最重要的障礙是如何突破中國的封鎖,對於出版這一塊,中國是不可能不干預的等等.這些非傳統出版業者已經不再思考電書時代何時及如何來臨,而是規劃如何面對後電子書時代.
從AMAZON放出70%以上的版稅邀稿的大動作來看,不只建立"亞馬遜門檻"也宣告傳統出版業者的功能確定會被網路業者取代,在現今的數位出版時代,個人出版已是常態,大家都以為這個世界的人不再讀書了,但是美國出版業在近兩年的出版書種足足比前幾年多一倍,背後的原因就是數位印刷POD(賣多少就印多少不受傳統印刷的數量限制)和電書的普及,降低出版的門檻(出版的固定成本)也不受出版社編輯的干預(編輯最大的功能是決定哪一本書可以出版,但是他們經常看走眼)2010年美國的前十大暢銷書中有六本的電書銷量已經超過紙書,所以聽到朋友說,有出版界的朋友告訴他:電書在台灣是搞不起來...如果業界人士還有這種想法,我也只能期盼任何從事出版相關工作的人,把頭伸出去看看吧!甚至還有業界的高層跟我說簡體繁體如何如何...真的不知道這根本不是問題?
在整個出版業的供應鏈中,編輯,印刷和銷售的功能都將一部或是全部被網路業者取代,出版業想要生存,就是要比電書平台業者找出更好的內容來出版,也就是出版行銷的能力,這樣的角色會很像娛樂公司的經紀人,挖掘並培養內容創作人才,不光是素人作家,包含出版華文出版業缺乏的學院出版這一塊,不光是找演藝明星掛名寫書,借用人氣累積銷量,那樣的內容無法補足華文出版內容空洞的窘境.放眼看看所有的華文科普財經書籍,暢銷書絕大多數是翻譯書,"本書已經被翻譯成幾十國的語言銷售幾百萬冊的..."這樣的介紹幾乎無法在華文作家的書腰上看到.換句話說,這個區塊是有努力空間的.
現在台灣政府的政策是要打造華文的亞馬遜,以出版自由觀點來看,在台灣誕生的機會比較大,但是,這畢竟還是口號,目前看不出有何具體政策,只是不著邊際的說這個市場有多大(?)債台高築的政府又打算拿多少錢來燒...過去,有上千家出版社的台灣出版業看似繁華似錦,但大多數都是產值極低的微型出版社,細究內容,非常貧乏,大體上是靠翻譯書撐場面.
平面出版大概有三大領域,報章雜誌,大眾圖書與教科書,通常越先進發展的國家,教科書所佔比例就越低,以中國來說,教科書所佔比例仍略高於大眾圖書,可見出版中國是相當有潛力的產業,也是中國國務院重點發展的政策,每年都有官方支持的各種落實政策的策略行動,反觀台灣政府真是無為而治.各種獎勵辦法,實際上也多是由外行的學者來決定資源分配,筆者親身參與此一過程,看到資源如此運用,真是欲哭無淚.
台灣的出版業不像在其他先進國家或是中國受到重視,政府不太重視這產值極低的產業,忽略他是整個文創產業價值鏈的起點,且不說歐美日等文化大國,已經奮鬥十年而有成的韓國,與將發展出版訂為國策的中國,都將台灣拋諸腦後,也難怪許多台灣傳統出版業者,惶惶終日卻又束手無策,看著這個習慣自我閹割的政府,等著夕陽沉沒的一刻.
留言列表